在加密货币的复杂生态中,以太坊作为核心力量,其数量的动态变化备受关注。以太坊的数量并非一成不变,诸多因素正促使其供应格局发生改变。
从链上数据来看,以太坊的供应确实呈现出收缩态势。自 2022 年 9 月完成从工作量证明(PoW)到权益证明(PoS)的合并升级后,以太坊进入新的发展阶段。据链上数据提供商 Ultrasound.money 显示,截至目前,以太坊供应量已减少近 30 万枚。合并后,以太坊引入销毁机制,每笔交易产生的部分手续费会被永久销毁,自合并以来,ETH 销毁量超 98 万枚,价值可观。随着网络活跃度提升,如牛市时交易频繁,销毁量必然大幅增加,进一步缩减以太坊在市场的流通数量。
质押机制也是以太坊数量减少的关键因素。转向 PoS 机制后,持有者可锁定 ETH 来支持网络安全并获取奖励。当下,大量 ETH 被锁定在质押环节,Cointelegraph 披露的数据显示,约 40% 的 ETH 供应量被锁定在质押和去中心化应用(DApp)中。众多投资者为追求稳定收益,将 ETH 从交易所转出参与质押,使得市面上可交易的 ETH 数量显著下降。以 Lido、RPL、SSV 等 LSD 项目为例,在以太坊质押率不断上升的背景下,迎来爆发式增长,大量 ETH 流入其中。
交易平台上以太坊的存量也在持续走低。根据最新数据,目前仅剩 897 万枚 ETH 留在交易平台上,处于 2015 年 11 月以来的最低水平。这表明,投资者长期持有意愿增强,不再轻易在交易平台抛售 ETH,更多选择将其转移到冷存储、DeFi 协议或进行质押,以获取更高收益或参与生态建设。
虽然以太坊理论上没有总量上限,但其增发速度受协议控制。随着时间推移,挖矿新区块奖励减半机制使每年新产生的 ETH 数量逐渐减少。如 2015 年 7 月首次减半,区块奖励从 5 个以太币减至 2.5 个;2019 年 2 月第二次减半,降至 1.25 个;2023 年 5 月第三次减半,变为 0.625 个。这种逐渐递减的增发模式,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以太坊总量的快速增长,从长期来看,对其数量减少起到推动作用。
综合而言,无论是销毁机制、质押趋势、交易平台存量变化,还是增发模式调整,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,让以太坊数量呈现出减少的趋势,这对以太坊的价值支撑、生态发展及市场表现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。
从新手到专家,我们提供全面的加密货币知识和交易策略,帮助你在加密世界中不断成长。